曹操后人(曹操和诸葛亮对后人的贡献)
资讯
2023-12-07
212
1. 曹操后人,曹操和诸葛亮对后人的贡献?
对后人的贡献
诸葛亮忠君思想是封建社会提倡学习榜样,他的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奋斗精神影响至今。曹操受后世人指责批评的地方较多,搞的建安文学对后世有很大益处,而诸葛亮几乎受到后世人一片赞扬。
两个人谁对中国贡献大,两个人在世时对中国贡献各有千秋,难分伯仲。对后世影响诸葛亮应超过曹操,诸葛亮存在很多的正能量。
2. 曹操的私生活混乱?
曹操长子是侧室生的 因为曹操后代当了皇帝 都有记录
曹操长子曹昂 刘夫人所生 为正室丁夫人的陪嫁丫头
然后从来没有记录曹操私生活混乱 只是人家妾比较多 一个王爵的人物 有几房姨太太就叫私生活混乱吗
3. 为何偏偏选择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?
在东汉末期,孙坚绝对算是猛将,吕布被其打败过,董卓都惧怕他不已,而且他挺会生儿子,有五个儿子。
裴松之注引虞喜《志林》上说:“坚有五子:策、权、翊、匡,吴氏所生;少子朗,庶生也,一名仁。”与吴夫人生了四个嫡子,还有一个是庶子,孙策就是长子,他完美继承了父亲的骁勇,可是爷俩命都不长,孙坚四十多岁死在袁术的阴谋和黄祖的埋伏之下。孙策呢,在丹徒狩猎时被许贡门客射中,不久身亡,仅仅二十六岁。
这父子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统一江东,整个江东一片欣欣向荣。可是这档口,孙策却英年早逝,当时曹操最为忌惮的,就是孙策。
选谁来守住这片大好河山?为何孙策临终选择大弟孙权?没有选择儿子也没有选择其他几个弟弟,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。孙策有四个子女,但只有一个儿子叫孙绍,其余三个都是女儿。孙策死时才26岁,推算一下儿子不会太大。据说孙绍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儿,立他难保不发生动乱。
据《三国志·孙破虏讨逆传》记载孙权称帝后,孙绍被封为吴侯,后来又改封为上虞侯。
虽说统一江东,但是草创阶段,面临内忧外患,儿子肯定挑不起大梁,所以孙策根本就没考虑儿子继承基业。
再说孙权之外的三个弟弟,孙策死于献帝建安五年,而他的四弟孙匡,据说孙策非常爱护这个年幼的弟弟,将本该是自己的乌程侯爵位让给了孙匡。孙匡后被举孝廉茂才,但还没有正式为官就死了。当年只有二十余岁。按照顺序,也轮不到孙匡。
三弟孙翊,他的性格倒是非常类似孙策,孙策临终前,张昭等大臣曾提名三弟孙翊,但被孙策拒绝了。因为孙翊性格严厉暴躁,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,没有城府,不懂隐忍,绝对不是做主公的料。
孙权继位后,孙翊任丹杨太守,结果却被一个叫边鸿的人给刺杀了。
五弟孙朗是孙坚的庶子,也是唯一一个庶出的儿子,地位远不及另外四个嫡子,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,孙策根本不会考虑他。
在《江表传》记载了他违反军令当斩,但考虑他的宗亲身份被吕范交付孙权处理。孙权把他禁锢终身,幽禁至死。
那只有大弟孙权最为合适。他被选中也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。
一、年龄优势孙权接替哥哥位子,当年虚岁十九。是个成年人,其余几个弟弟,包括儿子都比孙权小,
二、性格与才干优势在性格上,孙策豁达诙谐,孙权则沉稳多断。至于二人的突出才干,孙策长于为将帅,冲锋陷阵,势不可当;孙权则适于作君主,择人任事,心明如镜。孙策创业江东,孙权一直随从其兄转战南北。每当有大事计议,孙权往往能提出好主意。
孙策非常器重弟弟的才能,认为在这一方面自己不如孙权。于是,他开始有意树立孙权的威信。每次宴会宾客,他都要把孙权介绍给大家,然后对孙权说:“在座诸君,将来都是你的部将。”可见孙策早已想把弟弟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了。
献帝建安五年(200)四月四日,孙策把孙权召至病榻前,命人把自己的讨逆将军印绶佩带到孙权身上,说道:
“大弟,率领江东的军队与敌人作战,争雄天下,你不如我;但是选用贤能,各尽其心以保江东,我不如你。望你好自为之!”
当晚,二十六岁的孙策就离开了人世。
三、长相优势可能有人会怀疑,这也能是优势?确实会成为优势,特别在考虑接班人问题上表现特别明显。
孙权长相异于常人,碧眼紫须、方颐大口。当时人们认为他有大贵大寿之像。
《三国志》有段记载:
琬语人曰:“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,然皆禄祚不终,惟中弟孝廉,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,有大贵之表,年又最寿,尔试识之。”
这里面就夸赞孙权是富贵之人而且长寿。
四、时局决定先说内忧。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, 所以地方士民及外来人口仍有异心,当时江东局势动荡不安。
庐江郡太守李术在孙策死后,不肯臣服新主孙权。他把大批从孙权军队中逃亡的军人收罗在自己帐下,待时机一成熟就公开打出独立旗号。堂兄孙辅欺负孙权年轻,认为曹操强大,打算归顺曹操,后信件被截留,孙权才知此事。
由此可见,孙权上台就面临背叛,如果换成一个年龄还小的更是无法处理这样局面。
当时只有会稽、吴郡、丹杨、豫章、庐陵比较安定,而孙吴内政有一严重问题,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,当局穷于应付。孙策一死,山越活动更加频繁。由于山越人数众多,活动地域广大,所在地区又迫近吴、会稽两郡这一片孙吴的腹地,因此能否清除山越的反抗,已成为关系到孙吴政权稳定的重大问题。
但是孙权终究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,与张昭、周瑜经过密谈,对于孙辅和李术的处理快速做出决断。孙辅暗通敌国,其罪当诛。但是念及他在攻占江东的过程中出过大力,决定免其死罪,撤职监禁终身,立即执行。
李术不服节度,企图自立,应当马上举兵镇压,以儆效尤。讨伐行动由周瑜全权负责。
没过多久就强势镇压了叛变,稳定了江南局势;并三次进攻江夏郡,最终击杀黄祖,吞并江夏郡大部。
后来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,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,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。并在襄樊之战时,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,并斩杀了刘备麾下 大将关羽,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当时曹操都说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!”孙权称帝后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设置郡县,并继续剿抚山越,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。
从孙权上台表现看,孙策眼光还是挺准的。
江东外部形势同样不乐观。孙策占领江东的五六年间,中原群雄经过一番恶战,最后主要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。
东汉献帝建安四年(199),袁绍率精兵十万,南下进攻曹操,在官渡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)一带与曹操相持了两个年头。小霸王孙策恰好在这两雄对峙的空隙中,奠定了自己的江东基业。可是,孙策死后仅仅几个月,曹操火烧袁绍储存在鸟巢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)的粮草仓库,获得大胜。
袁绍刚一失势,曹操的视线就转到了江东这一块肥肉上,准备趁孙策新亡的机会攻打江东。只不过碍于袁绍的势力还未彻底清除,曹操才没有立即付诸行动。
除了北方的曹操之外,西面的黄祖也不可小觑。黄祖大败于孙策之后,在刘表的支持之下,迅速恢复元气。他发誓要踏平江东,以解胸中之恨。孙策身死的消息刚一传出,黄祖即调发水军顺流而下,进攻孙吴的重镇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西)。总之,就外部形势而言,孙权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。
外有强敌夹攻,内有山越反抗,这很考验孙权的能力。
五、人脉优势由于孙权善于笼络人心,所以文臣重臣张昭,武将代表周瑜甘愿为孙权效劳,忠心辅佐他。
“张昭、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故委心而服事焉。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,领会稽太守,屯吴,使丞之郡行文书事。待张昭以师傅之礼,而周瑜、程普、吕范等为将率。招延俊秀,聘求名士,鲁肃、诸葛瑾等始为宾客。分部诸将,镇抚山越,讨不从命。”
还好,孙权顺利通过检验,保住了父兄打下来的江山。事实证明,孙权没有辜负重托。
我是历史逸事,每天都有历史知识分享,欢迎关注点赞!4. 为何都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?
曹操二十五和儿子,为何没能阻止司马懿窃权?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曹操字孟德,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诗人、军事家,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三国末年,群雄逐鹿,骁骑校尉出身的曹操,在家长招兵买马,囤积力量,逐步发展壮大。后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,逐步消灭袁绍、袁术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诸侯,逐步统一北方,并且在北方兴修水利,稳定社会秩序,扩大屯田,曹魏逐步发展成三国最为强大的国家。
曹操一生有二十五子,出类拔萃的也不少,曹操一生戎马,为了给子孙留下一份好的基业,也是煞费苦心,为了培养子嗣,曹操请来许多北方名仕,作为儿子们的老师。为了选举继承人,曹操用心培养,积极努力的观察了十几年,最终选取曹丕作为太子。然而曹操死后,曹氏江山在短短三十几年后就被司马懿窃取,曹操英明神武,然而为何其二十五个儿子,都没能阻止司马懿窃权,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。
首先曹操的儿子们庸碌无为者长命,旷世奇才者英年早逝。曹操的长子曹昂,因曹操抢娶秦玉禄的亲自邹氏,在宛城被围。正是长子曹昂,杀入重围救出曹操,然而却不幸战死,一同战死的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。曹操的小儿子曹冲,自幼天资聪慧,博学多识,七岁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,然而却在夺嫡之争中被曹丕下毒谋害,也有一种说法是病逝,年仅十三岁。像曹玹、曹矩、曹上、曹勤、曹乘、曹京、曹棘等都是晚年夭亡。所以正是曹操的后代们福浅命薄,才导致曹魏后期,曹氏宗亲没有人才,司马懿才有机可乘
其次曹魏两任皇帝曹丕、曹睿都是英年早逝。曹丕字子桓,是曹魏第一任皇帝,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丕击败了曹植,继承太子之位,建安二十五年,曹丕登基称帝。然而曹丕早年就患有肺痨,曹丕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名不长久,但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,曹丕并没有告诉任何人,就连曹操也不知道。曹丕继位不久,病情就开始恶化,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在洛阳病逝,享年四十岁。
曹丕死后,曹睿继位,然而继位后,曹睿极度挥霍,大肆增加后宫嫔妃,沉迷于女色,终日歌舞升平,导致曹睿的身体直线下滑,以至于曹睿所有的子嗣,全部夭折,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,曹睿选择了养子曹芳作为继承人,景初三年(239年),曹睿在洛阳病逝,享年三十六岁。正是曹丕曹睿英年早逝,曹芳继位尚且年幼,加上曹芳是养子,才给司马懿夺权的机会。
再次曹丕继位后,大肆打压曹氏宗亲,提拔司马懿。曹丕继位后,立足未稳,曹氏宗亲手握重兵,霸占农田水利,大肆圈地据为己有,尤其是曹真、曹休等。这样曹氏宗亲就严重阻碍了曹魏的发展。为了更好的任用人才,曹丕命司马懿等制定了九品中正制,不在任人唯亲,也不在把宗亲的引荐做为标准。大量人才被任用,最重要是极大的提高了司马懿的权利,司马懿掌管尚书台,大肆提拔人才,而他提拔的人才,成为后期篡夺大权的坚强后盾。
曹丕不但打压宗亲,而且对兄弟严加防范。曹操的子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丕的打压,曹丕继位后,大量消减了藩王的势力范围,而且曹操的儿子们不得佣兵,每个藩王只有几千人可以支配,即便其这样,曹丕还是要严加看管,派人秘密监视,曹丕是防范了藩王篡权,然而也极大的削弱了曹氏宗亲的权利。曹彰多次被召回京师,多被曹丕猜忌,最终抑郁病死在洛阳。曹植一直被严加看管,没有实权,只有虚位,曹丕去世后,曹植曾多次上书曹睿,请求委以重任,曹睿都置之不理。正是因为曹丕、曹睿对曹氏宗亲的打压,导致司马懿篡权时,曹氏宗亲没有任何实权,更帮不了什么忙。
最后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人,才成功上位。可以说司马懿窃权成功,跟他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,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操、曹丕、曹睿三代人。曹芳继位是不足十岁,景初三年(239年),曹芳继位,由郭太后辅政。恰巧托孤大臣曹爽也是庸劣不堪,最主要是一心想铲除司马懿。正史十年(249年),司马懿不堪忍受曹爽,趁着曹爽陪同曹芳前去高平陵祭祖之时,发动高平陵政变,利用三千死士占领洛阳,诛杀曹爽,并夷其三族,共计七千余人,曹氏宗亲基本被诛杀殆尽,这样曹氏大权尽归司马氏所有。
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夺权的?
欢迎关注,讲述三国故事,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5. 为何走30里后才解释8字的意思?
曹操与杨修斗智的故事流传已久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智解曹娥碑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来自于《世说新语》,而让大多数人记住这个故事的,而是《三国演义》。那么,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,它又给曹操与杨修带来了什么后果呢?
一、智解曹娥碑。
曹娥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女,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嘉奖的道德楷模。她的父亲是上虞的巫者,喝醉了酒坠江而死。当时十四岁的曹娥闻讯后,围绕着江边啼哭了七昼夜,最后跳入了江中。过了五天后,曹娥的尸体背负着父亲的尸体,浮出江面,大家将他们父女葬在了江边。
这件事惊动了朝廷,朝廷不但对曹娥大肆嘉奖,还让当地官吏为她立碑纪念。写曹娥碑的人名为邯郸淳,年方十三岁。他才华过人,文不加点,一挥而就了这篇碑文,并立碑在曹娥的墓旁。这就是曹娥碑的来历。
而这篇碑文也给后人引来了一个哑谜。这个哑谜的作者就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。他闻知曹娥碑的故事,并对这个碑文产生了好奇,专门去参观这个碑。当蔡邕来到曹娥墓前的时候,天色已经黑了。于是蔡邕用手摸着碑读了这篇碑文。看后,他拿笔在碑的后面写了八个大字,后人也将这八个字刻在了碑上。但是,却没有人能够理解着八个字的含义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曹操和部下来到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家中探望时,看到了这个碑文以及这八个字的拓本。这八个字是“黄娟幼妇外孙齑臼”,当时曹操就和部下一起想这八个字的含义。曹操问大家可否明白这八个字的意思,其他人都说不知道,只有杨修说自己已经知道了。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,等自己想出来再说。
当曹操从蔡文姬家出来,上马走出了三里,这才醒悟出来八个字的含义。他让杨修说出他的答案,杨修解释说,黄娟是有颜色的丝,绞丝旁加色就是个绝字。同样的,幼妇是少女,加在一起是妙字,外孙是女儿的儿子,是个好字,齑臼是专门捣碎辛辣食材的器物,受加辛就是一个辞字(繁体字)。这样,这八个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。
曹操大惊说,杨修的见解与自己相同。其他的同僚也都一起赞叹杨修的才思敏捷。可是,在《三国演义》这样的书中,作者写这样一件事,就仅仅为了解个哑谜,暴露曹操与杨修的差距吗?
二、杨修之死。
如果我们继续将《三国演义》看下去,就会发现,在这个时候杨修的生命已经接近了尽头。在不久之后,曹操因为汉中之战的挫败,心情烦闷。当部下请问晚上的口令时,曹操见晚饭中有鸡汤,便随口说了个鸡肋。谁知道杨修听到口令后,就命令手下收拾行装,做好撤退的准备。
夏侯惇得知消息,来问杨修为何如此。杨修解释说是从口令中分析来的。他说鸡肋这东西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如今曹操对于汉中的看法,就如同鸡肋一样。不久曹操就会下令班师,现在先做好准备,以免到时候慌乱。夏侯惇听了杨修的解释,认为很有道理,于是也让自己的部下进行准备。这使得曹营中人人准备归计。
这个情况被夜巡的曹操发现了。他召来夏侯惇询问,夏侯惇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曹操。曹操闻言大怒,说杨修擅自制造谣言,乱我军心,于是将杨修斩首,号令辕门之外。此时离杨修解出曹娥碑的谜底仅仅过去了不长的时间。
我们看到,杨修的举动确实有不当之处。因为杨修说的,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可是,这个时候曹操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放弃汉中的争夺,因为弃之可惜。所以,杨修此举实际上是替曹操下了撤退的命令。这已经扰乱了军心,妨碍了指挥者的决心。所以,曹操处罚杨修是名正言顺的。不过,杨修的举动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,为此杀了他似有处罚过重之嫌。其实,杨修之死是另有原因的。
三、杨修之死的原因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对杨修的死做了长篇大论。在书中列举了好几件杨修的恃才放旷的故事。他被杀,是遭受了曹操的疑忌。这些事情中,大多是杨修揣度曹操的心思,并且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。而让曹操无法容忍的,是杨修揣度的准确度极高,这等于是把曹操的心思暴露于天下。
比如说门上写活字,杨修就让工匠把阔门改小。曹操在酥盒上写“一合酥”,杨修就和大家一人分一口酥吃。这些都不过是玩笑的性质。可是,曹操为了自身的安全,故意假意睡觉杀死手下,制造自己梦中杀人的假象。这样的事情,杨修也多嘴说出去,既让曹操的预谋无效,还陷曹操于不义的境地,这性质就很严重了。
而杨修还一点都不在意,他更肆无忌惮的参与到曹操的立嗣问题中去。他拥立曹植,加入到曹植集团,为曹植出谋划策。不但如此,他还利用自己在曹操身边,与曹操十分熟悉的优势,揣度曹操的心意。他给曹植写了十几条答教,让曹植在曹操问起时回答。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到,杨修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前途押到了曹植的身上。
在杨修的努力下,曹植一度很有希望被曹操立为世子。可是由于曹植身上的缺点过于突出,再加上老臣们的劝谏,曹操依然立了曹丕为世子。可是,杨修的所作所为,也深深刻入了曹操的脑海。
虽然《三国演义》中说杨修的死因是触犯了曹操的忌讳,让曹操嫉贤妒能杀死了杨修。实际上,杨修的死,是因为他参与世子之争过深造成的。由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失败,曹操为了曹魏江山的稳定,还是决定杀了杨修。
四、曹操让部下解迷的用意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写曹操和杨修解谜曹娥碑的用意,无非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一是为后文曹操杀杨修张本,二是为大家增强曹操嫉贤妒能的印象,抹黑曹操的形象。但是,除此之外,就没有其他的用意了吗?
其实,曹操这次让大家解答曹娥碑上蔡邕留下的谜题,自然有着他的用意。就这么短短的过程中,已经注定了杨修的生死。曹操给杨修留下了生存的机会,可是杨修根本就不予理睬,最终遭到了杀身之祸。
这一次曹操出征,专门带杨修出征。我们知道,杨修其实是以文才见长的。临阵作战,杨修根本就不是所长。曹操手下谋士如云,根本就没有必要用个杨修做行军主簿。但是,曹操专门带上了杨修,这是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,对杨修已经起了杀心。
在解读曹娥碑的时候,曹操真的是解不出那八个字的含义吗?我们可以看到,当年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下活字,暗含下园门太阔的意思。这个意思被杨修解读了出来,让工匠改造了园门。如今这八个字的解读,其实和曹操写活字如出一辙。杨修能够解读出来,曹操难道就解读不出来吗?但是,曹操却不露声色,问在场的所有人这八个字的含义。
其实,包括蔡文姬在内,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意思。试想一下,蔡文姬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女儿,曾经写下著名的《胡笳十八拍》的才女,怎么会不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?在场的人们,都是天下有名的聪明才俊,怎么可能没有人解不出谜底?但是,除了杨修,大家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揭示谜底。
因为大家知道,曹操问大家谜底,这实际上是给在场的人出了一道检测题。这并不是为了检测智商,而是为了检测情商,更深的是为了检测每个人的忠诚。在曹操假装不知道谜底的时候,他的手下也是应该不知道谜底的。维护曹操的权威,才是部下忠诚的表现。
杨修也并非不知道这一点,可是他却与众不同,根本不理会这样的潜规则。这是因为,他虽然是曹操的手下,可是他已经把自己的未来和曹植捆绑到了一起。他只知道曹操喜爱曹植的才华,但是不知道曹操已经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。杨修自以为得到了曹操和曹植的信任,自己的前途无忧。因此才会无所顾忌,出面要说出答案。
曹操以自己还没有得到答案为理由,让杨修不要说出答案,实际上是给杨修最后一次机会。如果杨修真的明白自己的处境,那么在曹操上马走出三里,问他答案的时候,杨修就不会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。他的正确做法是,说出一个错误答案,然后让曹操批驳修正。这样曹操有了面子,杨修也躲开了曹操的猜忌。曹操也知道了杨修对自己低头,可能就会放过杨修一马。
可是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。他自己不知道,他的生命在这一刻已经被判了死刑。不久,曹操就寻找理由杀了杨修,智解曹娥碑也就成为了杨修的绝唱。
结语:
杨修智解曹娥碑,是历史上的佳话。可在这背后,却隐藏着血腥的一面。曹操让部下解密曹娥碑上的谜题,实际上是对手下的一种考验。在这个时候,曹操已经身染重病,知道自己时日不多。为了曹魏的江山,他要稳妥的安排后事。在这个时候,他的手下的忠诚,就成为他最关注的东西。
杨修原本是曹操喜爱的人才,他虽然多次招惹了曹操的疑忌,可是曹操还是留下了他。这是因为杨修是曹植的得力助手,如果曹植继承王位,杨修还是能够起到扶助曹魏江山的作用。但是,当曹操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的话,一门心思站在曹植阵营的杨修就成为曹魏的隐患。再加上杨修的出身也是显赫的世家,为此,曹操一定要将杨修除掉。
曹操让部下解读曹娥碑,大家都经受住了考验,没有一人说出答案。只有肆无忌惮的杨修站出来,说自己已经知道答案。曹操阻止他说出答案,给了他最后的机会。可是当曹操让杨修说出答案时,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。杨修解读曹娥碑的答案是正确的,可是在曹操的考验面前却是错误的。不久,曹操就杀了至死还执迷不悟的杨修。
我是历史笑春风,欢迎大家关注我,多提宝贵意见,谢谢。
6. 曹操一共生了几个儿子?
曹操有25个儿子:分别为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、曹昂、曹铄、曹冲、曹据、曹宇、曹林、曹衮、曹铉、曹峻、曹矩、曹干、曹上、曹彪、曹勤、曹乘、曹整、曹微、曹茂。
曹丕继位,为魏文帝,是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。为魏国开国皇帝,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。和曹植一样,曹丕也爱好文章、诗词歌赋,并皆有成就。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和诗人,曹魏政权的缔造者。他曾镇压黄巾起义,讨伐董卓,挟天子以令诸侯,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,先后官至东郡太守、兖州牧、丞相,爵至魏王。220年3月15日,曹操病逝于洛阳,谥号武,后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7. 曹操有几个夫人?
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他有多位夫人。根据史书记载,曹操共有四位正式的夫人,分别是丁夫人、甄氏、王异和卞氏。此外,他还有许多妾室和儿媳,具体数量不详。这些夫人和妾室在曹操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为他提供了家庭的支持和后代的延续。曹操的夫人们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,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的对象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曹操后人,曹操和诸葛亮对后人的贡献?
对后人的贡献
诸葛亮忠君思想是封建社会提倡学习榜样,他的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奋斗精神影响至今。曹操受后世人指责批评的地方较多,搞的建安文学对后世有很大益处,而诸葛亮几乎受到后世人一片赞扬。
两个人谁对中国贡献大,两个人在世时对中国贡献各有千秋,难分伯仲。对后世影响诸葛亮应超过曹操,诸葛亮存在很多的正能量。
2. 曹操的私生活混乱?
曹操长子是侧室生的 因为曹操后代当了皇帝 都有记录
曹操长子曹昂 刘夫人所生 为正室丁夫人的陪嫁丫头
然后从来没有记录曹操私生活混乱 只是人家妾比较多 一个王爵的人物 有几房姨太太就叫私生活混乱吗
3. 为何偏偏选择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?
在东汉末期,孙坚绝对算是猛将,吕布被其打败过,董卓都惧怕他不已,而且他挺会生儿子,有五个儿子。
裴松之注引虞喜《志林》上说:“坚有五子:策、权、翊、匡,吴氏所生;少子朗,庶生也,一名仁。”与吴夫人生了四个嫡子,还有一个是庶子,孙策就是长子,他完美继承了父亲的骁勇,可是爷俩命都不长,孙坚四十多岁死在袁术的阴谋和黄祖的埋伏之下。孙策呢,在丹徒狩猎时被许贡门客射中,不久身亡,仅仅二十六岁。
这父子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统一江东,整个江东一片欣欣向荣。可是这档口,孙策却英年早逝,当时曹操最为忌惮的,就是孙策。
选谁来守住这片大好河山?为何孙策临终选择大弟孙权?没有选择儿子也没有选择其他几个弟弟,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。孙策有四个子女,但只有一个儿子叫孙绍,其余三个都是女儿。孙策死时才26岁,推算一下儿子不会太大。据说孙绍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儿,立他难保不发生动乱。
据《三国志·孙破虏讨逆传》记载孙权称帝后,孙绍被封为吴侯,后来又改封为上虞侯。
虽说统一江东,但是草创阶段,面临内忧外患,儿子肯定挑不起大梁,所以孙策根本就没考虑儿子继承基业。
再说孙权之外的三个弟弟,孙策死于献帝建安五年,而他的四弟孙匡,据说孙策非常爱护这个年幼的弟弟,将本该是自己的乌程侯爵位让给了孙匡。孙匡后被举孝廉茂才,但还没有正式为官就死了。当年只有二十余岁。按照顺序,也轮不到孙匡。
三弟孙翊,他的性格倒是非常类似孙策,孙策临终前,张昭等大臣曾提名三弟孙翊,但被孙策拒绝了。因为孙翊性格严厉暴躁,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,没有城府,不懂隐忍,绝对不是做主公的料。
孙权继位后,孙翊任丹杨太守,结果却被一个叫边鸿的人给刺杀了。
五弟孙朗是孙坚的庶子,也是唯一一个庶出的儿子,地位远不及另外四个嫡子,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,孙策根本不会考虑他。
在《江表传》记载了他违反军令当斩,但考虑他的宗亲身份被吕范交付孙权处理。孙权把他禁锢终身,幽禁至死。
那只有大弟孙权最为合适。他被选中也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。
一、年龄优势孙权接替哥哥位子,当年虚岁十九。是个成年人,其余几个弟弟,包括儿子都比孙权小,
二、性格与才干优势在性格上,孙策豁达诙谐,孙权则沉稳多断。至于二人的突出才干,孙策长于为将帅,冲锋陷阵,势不可当;孙权则适于作君主,择人任事,心明如镜。孙策创业江东,孙权一直随从其兄转战南北。每当有大事计议,孙权往往能提出好主意。
孙策非常器重弟弟的才能,认为在这一方面自己不如孙权。于是,他开始有意树立孙权的威信。每次宴会宾客,他都要把孙权介绍给大家,然后对孙权说:“在座诸君,将来都是你的部将。”可见孙策早已想把弟弟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了。
献帝建安五年(200)四月四日,孙策把孙权召至病榻前,命人把自己的讨逆将军印绶佩带到孙权身上,说道:
“大弟,率领江东的军队与敌人作战,争雄天下,你不如我;但是选用贤能,各尽其心以保江东,我不如你。望你好自为之!”
当晚,二十六岁的孙策就离开了人世。
三、长相优势可能有人会怀疑,这也能是优势?确实会成为优势,特别在考虑接班人问题上表现特别明显。
孙权长相异于常人,碧眼紫须、方颐大口。当时人们认为他有大贵大寿之像。
《三国志》有段记载:
琬语人曰:“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,然皆禄祚不终,惟中弟孝廉,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,有大贵之表,年又最寿,尔试识之。”
这里面就夸赞孙权是富贵之人而且长寿。
四、时局决定先说内忧。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, 所以地方士民及外来人口仍有异心,当时江东局势动荡不安。
庐江郡太守李术在孙策死后,不肯臣服新主孙权。他把大批从孙权军队中逃亡的军人收罗在自己帐下,待时机一成熟就公开打出独立旗号。堂兄孙辅欺负孙权年轻,认为曹操强大,打算归顺曹操,后信件被截留,孙权才知此事。
由此可见,孙权上台就面临背叛,如果换成一个年龄还小的更是无法处理这样局面。
当时只有会稽、吴郡、丹杨、豫章、庐陵比较安定,而孙吴内政有一严重问题,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,当局穷于应付。孙策一死,山越活动更加频繁。由于山越人数众多,活动地域广大,所在地区又迫近吴、会稽两郡这一片孙吴的腹地,因此能否清除山越的反抗,已成为关系到孙吴政权稳定的重大问题。
但是孙权终究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,与张昭、周瑜经过密谈,对于孙辅和李术的处理快速做出决断。孙辅暗通敌国,其罪当诛。但是念及他在攻占江东的过程中出过大力,决定免其死罪,撤职监禁终身,立即执行。
李术不服节度,企图自立,应当马上举兵镇压,以儆效尤。讨伐行动由周瑜全权负责。
没过多久就强势镇压了叛变,稳定了江南局势;并三次进攻江夏郡,最终击杀黄祖,吞并江夏郡大部。
后来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,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,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。并在襄樊之战时,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,并斩杀了刘备麾下 大将关羽,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当时曹操都说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!”孙权称帝后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设置郡县,并继续剿抚山越,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。
从孙权上台表现看,孙策眼光还是挺准的。
江东外部形势同样不乐观。孙策占领江东的五六年间,中原群雄经过一番恶战,最后主要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。
东汉献帝建安四年(199),袁绍率精兵十万,南下进攻曹操,在官渡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)一带与曹操相持了两个年头。小霸王孙策恰好在这两雄对峙的空隙中,奠定了自己的江东基业。可是,孙策死后仅仅几个月,曹操火烧袁绍储存在鸟巢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)的粮草仓库,获得大胜。
袁绍刚一失势,曹操的视线就转到了江东这一块肥肉上,准备趁孙策新亡的机会攻打江东。只不过碍于袁绍的势力还未彻底清除,曹操才没有立即付诸行动。
除了北方的曹操之外,西面的黄祖也不可小觑。黄祖大败于孙策之后,在刘表的支持之下,迅速恢复元气。他发誓要踏平江东,以解胸中之恨。孙策身死的消息刚一传出,黄祖即调发水军顺流而下,进攻孙吴的重镇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西)。总之,就外部形势而言,孙权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。
外有强敌夹攻,内有山越反抗,这很考验孙权的能力。
五、人脉优势由于孙权善于笼络人心,所以文臣重臣张昭,武将代表周瑜甘愿为孙权效劳,忠心辅佐他。
“张昭、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故委心而服事焉。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,领会稽太守,屯吴,使丞之郡行文书事。待张昭以师傅之礼,而周瑜、程普、吕范等为将率。招延俊秀,聘求名士,鲁肃、诸葛瑾等始为宾客。分部诸将,镇抚山越,讨不从命。”
还好,孙权顺利通过检验,保住了父兄打下来的江山。事实证明,孙权没有辜负重托。
我是历史逸事,每天都有历史知识分享,欢迎关注点赞!4. 为何都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?
曹操二十五和儿子,为何没能阻止司马懿窃权?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曹操字孟德,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诗人、军事家,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三国末年,群雄逐鹿,骁骑校尉出身的曹操,在家长招兵买马,囤积力量,逐步发展壮大。后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,逐步消灭袁绍、袁术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诸侯,逐步统一北方,并且在北方兴修水利,稳定社会秩序,扩大屯田,曹魏逐步发展成三国最为强大的国家。
曹操一生有二十五子,出类拔萃的也不少,曹操一生戎马,为了给子孙留下一份好的基业,也是煞费苦心,为了培养子嗣,曹操请来许多北方名仕,作为儿子们的老师。为了选举继承人,曹操用心培养,积极努力的观察了十几年,最终选取曹丕作为太子。然而曹操死后,曹氏江山在短短三十几年后就被司马懿窃取,曹操英明神武,然而为何其二十五个儿子,都没能阻止司马懿窃权,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。
首先曹操的儿子们庸碌无为者长命,旷世奇才者英年早逝。曹操的长子曹昂,因曹操抢娶秦玉禄的亲自邹氏,在宛城被围。正是长子曹昂,杀入重围救出曹操,然而却不幸战死,一同战死的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。曹操的小儿子曹冲,自幼天资聪慧,博学多识,七岁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,然而却在夺嫡之争中被曹丕下毒谋害,也有一种说法是病逝,年仅十三岁。像曹玹、曹矩、曹上、曹勤、曹乘、曹京、曹棘等都是晚年夭亡。所以正是曹操的后代们福浅命薄,才导致曹魏后期,曹氏宗亲没有人才,司马懿才有机可乘
其次曹魏两任皇帝曹丕、曹睿都是英年早逝。曹丕字子桓,是曹魏第一任皇帝,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丕击败了曹植,继承太子之位,建安二十五年,曹丕登基称帝。然而曹丕早年就患有肺痨,曹丕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名不长久,但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,曹丕并没有告诉任何人,就连曹操也不知道。曹丕继位不久,病情就开始恶化,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在洛阳病逝,享年四十岁。
曹丕死后,曹睿继位,然而继位后,曹睿极度挥霍,大肆增加后宫嫔妃,沉迷于女色,终日歌舞升平,导致曹睿的身体直线下滑,以至于曹睿所有的子嗣,全部夭折,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,曹睿选择了养子曹芳作为继承人,景初三年(239年),曹睿在洛阳病逝,享年三十六岁。正是曹丕曹睿英年早逝,曹芳继位尚且年幼,加上曹芳是养子,才给司马懿夺权的机会。
再次曹丕继位后,大肆打压曹氏宗亲,提拔司马懿。曹丕继位后,立足未稳,曹氏宗亲手握重兵,霸占农田水利,大肆圈地据为己有,尤其是曹真、曹休等。这样曹氏宗亲就严重阻碍了曹魏的发展。为了更好的任用人才,曹丕命司马懿等制定了九品中正制,不在任人唯亲,也不在把宗亲的引荐做为标准。大量人才被任用,最重要是极大的提高了司马懿的权利,司马懿掌管尚书台,大肆提拔人才,而他提拔的人才,成为后期篡夺大权的坚强后盾。
曹丕不但打压宗亲,而且对兄弟严加防范。曹操的子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丕的打压,曹丕继位后,大量消减了藩王的势力范围,而且曹操的儿子们不得佣兵,每个藩王只有几千人可以支配,即便其这样,曹丕还是要严加看管,派人秘密监视,曹丕是防范了藩王篡权,然而也极大的削弱了曹氏宗亲的权利。曹彰多次被召回京师,多被曹丕猜忌,最终抑郁病死在洛阳。曹植一直被严加看管,没有实权,只有虚位,曹丕去世后,曹植曾多次上书曹睿,请求委以重任,曹睿都置之不理。正是因为曹丕、曹睿对曹氏宗亲的打压,导致司马懿篡权时,曹氏宗亲没有任何实权,更帮不了什么忙。
最后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人,才成功上位。可以说司马懿窃权成功,跟他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,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操、曹丕、曹睿三代人。曹芳继位是不足十岁,景初三年(239年),曹芳继位,由郭太后辅政。恰巧托孤大臣曹爽也是庸劣不堪,最主要是一心想铲除司马懿。正史十年(249年),司马懿不堪忍受曹爽,趁着曹爽陪同曹芳前去高平陵祭祖之时,发动高平陵政变,利用三千死士占领洛阳,诛杀曹爽,并夷其三族,共计七千余人,曹氏宗亲基本被诛杀殆尽,这样曹氏大权尽归司马氏所有。
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夺权的?
欢迎关注,讲述三国故事,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5. 为何走30里后才解释8字的意思?
曹操与杨修斗智的故事流传已久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智解曹娥碑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来自于《世说新语》,而让大多数人记住这个故事的,而是《三国演义》。那么,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,它又给曹操与杨修带来了什么后果呢?
一、智解曹娥碑。
曹娥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女,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嘉奖的道德楷模。她的父亲是上虞的巫者,喝醉了酒坠江而死。当时十四岁的曹娥闻讯后,围绕着江边啼哭了七昼夜,最后跳入了江中。过了五天后,曹娥的尸体背负着父亲的尸体,浮出江面,大家将他们父女葬在了江边。
这件事惊动了朝廷,朝廷不但对曹娥大肆嘉奖,还让当地官吏为她立碑纪念。写曹娥碑的人名为邯郸淳,年方十三岁。他才华过人,文不加点,一挥而就了这篇碑文,并立碑在曹娥的墓旁。这就是曹娥碑的来历。
而这篇碑文也给后人引来了一个哑谜。这个哑谜的作者就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。他闻知曹娥碑的故事,并对这个碑文产生了好奇,专门去参观这个碑。当蔡邕来到曹娥墓前的时候,天色已经黑了。于是蔡邕用手摸着碑读了这篇碑文。看后,他拿笔在碑的后面写了八个大字,后人也将这八个字刻在了碑上。但是,却没有人能够理解着八个字的含义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曹操和部下来到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家中探望时,看到了这个碑文以及这八个字的拓本。这八个字是“黄娟幼妇外孙齑臼”,当时曹操就和部下一起想这八个字的含义。曹操问大家可否明白这八个字的意思,其他人都说不知道,只有杨修说自己已经知道了。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,等自己想出来再说。
当曹操从蔡文姬家出来,上马走出了三里,这才醒悟出来八个字的含义。他让杨修说出他的答案,杨修解释说,黄娟是有颜色的丝,绞丝旁加色就是个绝字。同样的,幼妇是少女,加在一起是妙字,外孙是女儿的儿子,是个好字,齑臼是专门捣碎辛辣食材的器物,受加辛就是一个辞字(繁体字)。这样,这八个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。
曹操大惊说,杨修的见解与自己相同。其他的同僚也都一起赞叹杨修的才思敏捷。可是,在《三国演义》这样的书中,作者写这样一件事,就仅仅为了解个哑谜,暴露曹操与杨修的差距吗?
二、杨修之死。
如果我们继续将《三国演义》看下去,就会发现,在这个时候杨修的生命已经接近了尽头。在不久之后,曹操因为汉中之战的挫败,心情烦闷。当部下请问晚上的口令时,曹操见晚饭中有鸡汤,便随口说了个鸡肋。谁知道杨修听到口令后,就命令手下收拾行装,做好撤退的准备。
夏侯惇得知消息,来问杨修为何如此。杨修解释说是从口令中分析来的。他说鸡肋这东西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如今曹操对于汉中的看法,就如同鸡肋一样。不久曹操就会下令班师,现在先做好准备,以免到时候慌乱。夏侯惇听了杨修的解释,认为很有道理,于是也让自己的部下进行准备。这使得曹营中人人准备归计。
这个情况被夜巡的曹操发现了。他召来夏侯惇询问,夏侯惇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曹操。曹操闻言大怒,说杨修擅自制造谣言,乱我军心,于是将杨修斩首,号令辕门之外。此时离杨修解出曹娥碑的谜底仅仅过去了不长的时间。
我们看到,杨修的举动确实有不当之处。因为杨修说的,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可是,这个时候曹操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放弃汉中的争夺,因为弃之可惜。所以,杨修此举实际上是替曹操下了撤退的命令。这已经扰乱了军心,妨碍了指挥者的决心。所以,曹操处罚杨修是名正言顺的。不过,杨修的举动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,为此杀了他似有处罚过重之嫌。其实,杨修之死是另有原因的。
三、杨修之死的原因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对杨修的死做了长篇大论。在书中列举了好几件杨修的恃才放旷的故事。他被杀,是遭受了曹操的疑忌。这些事情中,大多是杨修揣度曹操的心思,并且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。而让曹操无法容忍的,是杨修揣度的准确度极高,这等于是把曹操的心思暴露于天下。
比如说门上写活字,杨修就让工匠把阔门改小。曹操在酥盒上写“一合酥”,杨修就和大家一人分一口酥吃。这些都不过是玩笑的性质。可是,曹操为了自身的安全,故意假意睡觉杀死手下,制造自己梦中杀人的假象。这样的事情,杨修也多嘴说出去,既让曹操的预谋无效,还陷曹操于不义的境地,这性质就很严重了。
而杨修还一点都不在意,他更肆无忌惮的参与到曹操的立嗣问题中去。他拥立曹植,加入到曹植集团,为曹植出谋划策。不但如此,他还利用自己在曹操身边,与曹操十分熟悉的优势,揣度曹操的心意。他给曹植写了十几条答教,让曹植在曹操问起时回答。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到,杨修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前途押到了曹植的身上。
在杨修的努力下,曹植一度很有希望被曹操立为世子。可是由于曹植身上的缺点过于突出,再加上老臣们的劝谏,曹操依然立了曹丕为世子。可是,杨修的所作所为,也深深刻入了曹操的脑海。
虽然《三国演义》中说杨修的死因是触犯了曹操的忌讳,让曹操嫉贤妒能杀死了杨修。实际上,杨修的死,是因为他参与世子之争过深造成的。由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失败,曹操为了曹魏江山的稳定,还是决定杀了杨修。
四、曹操让部下解迷的用意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写曹操和杨修解谜曹娥碑的用意,无非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一是为后文曹操杀杨修张本,二是为大家增强曹操嫉贤妒能的印象,抹黑曹操的形象。但是,除此之外,就没有其他的用意了吗?
其实,曹操这次让大家解答曹娥碑上蔡邕留下的谜题,自然有着他的用意。就这么短短的过程中,已经注定了杨修的生死。曹操给杨修留下了生存的机会,可是杨修根本就不予理睬,最终遭到了杀身之祸。
这一次曹操出征,专门带杨修出征。我们知道,杨修其实是以文才见长的。临阵作战,杨修根本就不是所长。曹操手下谋士如云,根本就没有必要用个杨修做行军主簿。但是,曹操专门带上了杨修,这是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,对杨修已经起了杀心。
在解读曹娥碑的时候,曹操真的是解不出那八个字的含义吗?我们可以看到,当年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下活字,暗含下园门太阔的意思。这个意思被杨修解读了出来,让工匠改造了园门。如今这八个字的解读,其实和曹操写活字如出一辙。杨修能够解读出来,曹操难道就解读不出来吗?但是,曹操却不露声色,问在场的所有人这八个字的含义。
其实,包括蔡文姬在内,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意思。试想一下,蔡文姬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女儿,曾经写下著名的《胡笳十八拍》的才女,怎么会不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?在场的人们,都是天下有名的聪明才俊,怎么可能没有人解不出谜底?但是,除了杨修,大家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揭示谜底。
因为大家知道,曹操问大家谜底,这实际上是给在场的人出了一道检测题。这并不是为了检测智商,而是为了检测情商,更深的是为了检测每个人的忠诚。在曹操假装不知道谜底的时候,他的手下也是应该不知道谜底的。维护曹操的权威,才是部下忠诚的表现。
杨修也并非不知道这一点,可是他却与众不同,根本不理会这样的潜规则。这是因为,他虽然是曹操的手下,可是他已经把自己的未来和曹植捆绑到了一起。他只知道曹操喜爱曹植的才华,但是不知道曹操已经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。杨修自以为得到了曹操和曹植的信任,自己的前途无忧。因此才会无所顾忌,出面要说出答案。
曹操以自己还没有得到答案为理由,让杨修不要说出答案,实际上是给杨修最后一次机会。如果杨修真的明白自己的处境,那么在曹操上马走出三里,问他答案的时候,杨修就不会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。他的正确做法是,说出一个错误答案,然后让曹操批驳修正。这样曹操有了面子,杨修也躲开了曹操的猜忌。曹操也知道了杨修对自己低头,可能就会放过杨修一马。
可是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。他自己不知道,他的生命在这一刻已经被判了死刑。不久,曹操就寻找理由杀了杨修,智解曹娥碑也就成为了杨修的绝唱。
结语:
杨修智解曹娥碑,是历史上的佳话。可在这背后,却隐藏着血腥的一面。曹操让部下解密曹娥碑上的谜题,实际上是对手下的一种考验。在这个时候,曹操已经身染重病,知道自己时日不多。为了曹魏的江山,他要稳妥的安排后事。在这个时候,他的手下的忠诚,就成为他最关注的东西。
杨修原本是曹操喜爱的人才,他虽然多次招惹了曹操的疑忌,可是曹操还是留下了他。这是因为杨修是曹植的得力助手,如果曹植继承王位,杨修还是能够起到扶助曹魏江山的作用。但是,当曹操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的话,一门心思站在曹植阵营的杨修就成为曹魏的隐患。再加上杨修的出身也是显赫的世家,为此,曹操一定要将杨修除掉。
曹操让部下解读曹娥碑,大家都经受住了考验,没有一人说出答案。只有肆无忌惮的杨修站出来,说自己已经知道答案。曹操阻止他说出答案,给了他最后的机会。可是当曹操让杨修说出答案时,杨修还是说出了正确的答案。杨修解读曹娥碑的答案是正确的,可是在曹操的考验面前却是错误的。不久,曹操就杀了至死还执迷不悟的杨修。
我是历史笑春风,欢迎大家关注我,多提宝贵意见,谢谢。
6. 曹操一共生了几个儿子?
曹操有25个儿子:分别为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、曹昂、曹铄、曹冲、曹据、曹宇、曹林、曹衮、曹铉、曹峻、曹矩、曹干、曹上、曹彪、曹勤、曹乘、曹整、曹微、曹茂。
曹丕继位,为魏文帝,是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。为魏国开国皇帝,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。和曹植一样,曹丕也爱好文章、诗词歌赋,并皆有成就。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和诗人,曹魏政权的缔造者。他曾镇压黄巾起义,讨伐董卓,挟天子以令诸侯,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,先后官至东郡太守、兖州牧、丞相,爵至魏王。220年3月15日,曹操病逝于洛阳,谥号武,后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7. 曹操有几个夫人?
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他有多位夫人。根据史书记载,曹操共有四位正式的夫人,分别是丁夫人、甄氏、王异和卞氏。此外,他还有许多妾室和儿媳,具体数量不详。这些夫人和妾室在曹操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为他提供了家庭的支持和后代的延续。曹操的夫人们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,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的对象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